78.血余炭解

摘要: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血余炭,三七,吐血,小便,瘀血,衄血,金匮,大便,虚劳,血痹,化瘀,劳瘵,中医,医学,全文,在线阅读,电子书 。

血余者,发也,不 则其质不化,故必 为炭然后入药。其性能化瘀血、生新血有似三七,故善治吐血衄血。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,因劳瘵之人,其血必虚而且瘀,故《金匮》谓之血痹虚劳。人之发,原人心血所生,服之能自还原化,有以人补人之妙,则血可不虚,而其化瘀之力,又善治血痹,是以久久服之,自能奏效。

其性又能利小便(《金匮》利小便之方,有膏发煎),以人之小便半从血管渗出,血余能化瘀 ……

[阅读全文]

转自:古医密码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guyimima.com/Contents/MuLu/ShuJiNeiRong/yixuezhongzhongcanxilu-37-79-0-0

1 2 3 4 5
请选择评分
赞助商链接
 相关阅读
  • 78.血余炭解

    血余者,发也,不 则其质不化,故必 为炭然后入药。其性能化瘀血、生新血有似三七,故善治吐血、衄血。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,因劳瘵之人,其血必虚而且瘀,故《金匮》谓之血痹虚劳。人之发,原人心血所生,服之能自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
  • 血余

    ;止血;化瘀利尿生肌。主咳血;吐血;衄血;尿血;崩中漏下;小便淋痛;痈肿;溃疡;流火;烫伤;发髲、乱发、发灰子、头发、血余炭、人发灰;内服:煎汤,5-10g;研末,每次1.5-3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 …… [全文]

  • 血余

    ;消瘀,止血。治吐血,鼻衄,齿龈出血,血痢,血淋,崩漏。 ①《本经》:"主五癃,关格不通,利小便水道,疗小儿痫,大人痓。" ②《别录》:"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,疗小儿惊 …… [全文]

  • 三七化瘀有奇功 内服外用止瘀痛

    □ 周海哲 李军 陕西中医学院 三七是常用的化瘀止血药,止血而不留瘀,活血而不破血,在瘀血与出血单独或同时出现之时,具有其他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。《本草纲目》首载其药,谓其有“止血,散血,定痛”的功 …… [全文]

    张学文

  • 化瘀利水益母草

    □ 李军 袁有才 陕西中医学院 益母草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即有记载,名曰益母、益明,《本草图经》始称益母草。在相当一段时间里,主要作为妇科常用药,治疗产后病、痛经、癥瘕、瘾疹瘙痒等。后世用于治疗急性肾炎 …… [全文]

    张学文

  • 三七

    ;止血;散血;定痛。主跌扑瘀肿,胸痹绞痛,症瘕;血瘀经闭;痛经;产后瘀阴腹痛;疮痈肿痛;山漆、金不换、血参、人参三七;佛手山漆山漆;参三七;田七;滇三七[盘龙七;内服:煎汤,3-9g;研末,1-3g; …… [全文]

  • 三棱破气又化瘀 力宏性平擅止痛

    □ 闫咏梅 范文涛 陕西中医学院 三棱,首载于唐代陈藏器的《本草拾遗》。其味苦性平,归肝、脾两经。历代本草记载其能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,可治癥瘕积聚、气血凝滞、心腹疼痛、胁下胀痛、经闭、产后瘀血腹痛、 …… [全文]

    张学文

  • 化瘀五法的临床运用

    出处:中医杂志1985;(8):22 摘要:一、化瘀化痰法 瘀为血滞所成,痰为津液所化。津血同源,故津血为病,则有可能痰瘀并结。尤其病有zheng块、病久不愈、瘤疾顽症,多有痰瘀并结情况。《灵枢· …… [全文]

    钱伯文

  • 水肿日久宜化瘀

   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院  纪延龙 宋X X,女,24岁,1993年12月19日初诊。 2年前颜面及下肢浮肿,按之凹陷,小溲短少。曾反复发作,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o 2个月前,因劳累过度,上述诸症加重,开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名师垂教》

  • 消渴(此为渴而且消之证,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)

    河间谓∶由水虚火炎,燥热之甚,故渴而饮水多。子和亦谓∶心火太盛,津液耗涸,在上则为膈消,甚则消及肺脏;在中则为肠胃之消,甚则消及脾脏;在下则为膏液之消,甚则消及肾脏;在外则为肌肉之消,甚则消及筋骨;四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医碥》

赞助商链接
目录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
编著/作者: 张锡纯

更新日期:2021年7月7日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

简介
医论
作者:张锡纯 朝代:清 年份:公元1909年
详细内容
最近浏览
暂无记录

古医密码 Guyimima.com © 2019-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