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盛风动

摘要:《中医名词词典》,败血,肝经,痢疾,高热,热邪,中医,医学,全文,在线阅读,电子书 。

又称“热极生风”。病机多由热邪太甚,伤及营血,燔灼肝经而致。病在未发展为衰竭之前,多属实证,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、及流脑、乙脑、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。参见“风火相煽”条。 ……

[阅读全文]

转自:古医密码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guyimima.com/Contents/MuLu/ShuJiNeiRong/zhongyimingcicidian-5-2-142-0

1 2 3 4 5
请选择评分
赞助商链接
 相关阅读
  • 热盛风动

    又称“热极生风”。病机多由热邪太甚,伤及营血,燔灼肝经而致。病在未发展为衰竭之前,多属实证,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、及流脑、乙脑、中毒性痢疾、败血症等。参见“风火相煽”条。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中医名词词典》

  • 痢疾

    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。宋以前有肠澼、赤白沃、热利、痢病、下痢(或“痢”)、滞下等名称。《医碥》卷三:“痢由湿热所致,或饮食湿热之物,或感受湿热之气,积于肠胃,则正为邪阻,脾胃之运行失常,于是饮食日益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中医词典》k~l~m

  • 痢疾

    脉诀云.痢疾脉沉细者生.洪大者死.此言久病也.初起之时.元气未虚.谷气尚强.其脉未有不滑而大者.惟久病之后.元气已虚.谷食又少.故脉宜沉细.不宜洪大也.夫痢疾之起.由于暑食伤脾.不能运化.并于血分.作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医学传灯》

  • 痢疾

    经义 《通评虚实论》帝曰∶肠 便血何如?岐伯曰∶身热则死,寒则生。帝曰∶肠下白沫何如?岐伯曰∶脉沉则生,脉浮则死。帝曰∶肠 下浓血何如?曰∶脉悬绝则死,滑大则生。帝曰∶肠 之属,身不热,脉不悬绝何如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景岳全书》

  • 高热惊厥退烧定惊

    发热是指体温在37℃以上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通常称之为发烧。发热可以分为低热:体温在37~38.5℃之间;高热:体温在38.5℃以上。小儿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,由于小儿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其神经系统 …… [全文]

  •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

  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,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。中医学认为,凡六淫邪毒、疫疠之气入侵肌腠,正邪相争,或内伤七情,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,阴阳失调,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,体温升高在39℃以上者,称为高热 …… [全文]

  • 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

  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,为儿科常见症。一般以1~5岁小儿为多见。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,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、限局性抽搐,发作时间过久,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。中医学称 …… [全文]

  • 痢疾

    痢疾之病形何如.曰.痢疾一症.古人咸以赤白分寒热.殊不知伤气分为白.伤血分为赤.丹溪以先水泻.后脓血.为脾传肾.先脓血.后水泻.为肾传脾.此已发前人所未发.至损庵以为种种痢疾.总由湿热入胃.此一句.便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医宗己任编》

  • 痢疾

    〔总论〕 治痢大法.当祖述内经.参考诸家名论.方能尽善.或六淫之邪侵于外.或饮食之积伤于内.间或岁时疫气流行.皆能致痢.其病大率至三秋而发者.盖暑湿之邪偏多.伤气分则白.伤血分则赤.赤白相兼.气血俱病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文堂集验方》

  • 痢疾

    金魁官,九月间患五色痢,日下数十行,七、八日来,口噤不纳,腹痛呻吟,危在旦夕矣。孟英视之,曰∶暑挟食耳,误服热药矣,攻补皆不可施也,轻清取之可即愈焉。以∶北沙参 黄连 鲜莲子 栀子 黄芩 枇杷叶石斛 …… [全文]

    《回春录》

赞助商链接
目录
最近浏览
暂无记录

古医密码 Guyimima.com © 2019-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